Nature评述吴金闪团队科研热点追踪研究成果
作者:■采写/周雪梅
▲图1新发文章数量与领域热点程度的关系
▲图2不同国家所发表论文占该领域所有论文的比例与论文热度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们的研究模式是什么?
在整个科学界,有多少工作是开创性的工作,多少工作是在前人已经取得进展甚至形成热点以后的跟踪性工作?
参考文献的多少与论文的原创性有没有关联?
基于鼓励创新的考虑,科研基金应优先考虑多合作单位的研究还是单一单位,甚至单一申请人的项目?
这一连串的问题,不仅科学家们想搞清楚,而且很多具有一定科学修养的普通公众也非常关注,科技政策的制定者、科技项目的管理者同样经常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教授吴金闪领导的团队经过充分研究,一篇题为“Do Scientists trace hot topics?”的科研论文日前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答案。
这项基于完善的科学引文数据和可靠的偏好计量方法上的研究论文,引起了Nature的关注,8月1日出版的Nature,在CAREERS栏目对我校系统科学学院的这项成果进行了评述。吴金闪说,这并不表示我们的论文水平高,却能说明这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之前还没有人用类似的方式来讨论。
科学的数据对于这项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获得大规模的研究成果发表记录之前,这样的讨论往往只能停留在思辨的层次,缺乏说服力。而在大数据时代,完整的发表记录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关于科学研究的研究享有了独特的优势。吴金闪表示,“近些年来,部分学科的数据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为研究团队运用可靠、基于数据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我们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APS)所有已发表论文的数据,涉及1976年至2009年期间大约320000篇论文。”APS向研究团队提供了每一篇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参考文献、被引用、领域主题分类代码等信息。
“首先,我们把某时刻之前所有发表的文章按照领域主题分类统计,得到每一个类别的已有文章数量。我们称之为领域的热度。然后,我们统计这个时间点新发表的文章属于什么领域,看一看是否更热的领域有更多的文章发表。”文章得出很明确的结果。
热门领域更易获得新文章
成果发现,整体看起来,更热的领域确实获得更多的新文章,如图1(横轴表示某领域已经发表的文章数量k,它可以描述相应领域的热门程度,纵轴则表示新发表的文章热度为k的领域的比例)。这说明,平均来看,物理学家也喜欢在已经热起来的领域,或者说已经证明发文章的前途还不错的领域来工作。这个结论往前推一步,很多物理学家其实在做跟踪性的工作。但吴金闪同时提示,这个推进可能不太可靠。
中、印等国热点追踪高于美、德等国
同时,研究工作发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科学家们追踪热点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热点追踪程度要高于美国、德国等国家。图2比较了各国科学家在各个领域的相对贡献 (该国家所发表论文占该领域所有论文的比例)与该领域热门程度的关系。考察曲线的总体趋势可以发现,美国的这个比例基本随着领域热门程度增加而降低,德国的这个比例则基本与领域热门程度无关,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比例随着热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冷门领域的尴尬研究
工作还发现,合作者越多,署名单位越多,引文数越多,其研究工作对热点的追踪程度越高。相关研究工作已经发现:研究者数目较多的团队、跨学术单位(大学、研究所)团队的研究工作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引用。
“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个表现有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团队往往选择了热门的领域来开展工作,不一定表示其工作在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上比其他形式的团队更高。”
可以想见,一个人主导的团队由于不用对其他人和其他单位负责,往往可以花时间在冷门的领域做原创性高的探索。这个观察,还需要通过其他学科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但也是需要科技政策制定者思考的。
“科学家之间相互交流总是好事,可是对于深入思考来说,多人多单位的团队就不一定是好事。”
政策选择的思考:追踪热点抑或鼓励创新?
吴金闪认为,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国家科技政策的制定,对于科学家研究领域的选择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种热点追踪度高的现象呢?吴金闪表示,由于科学本身发展的继承性,研究团队所发现的热点追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除了科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他认为,在中国追热点的程度相对较高,有可能是中国在这个方面还比较年轻,创新型人才、引领学科的人才还不够多所造成的。此外,还有可能与文化的、政策的因素相关。“近些年国家科技政策一直强调要注重创新性,口号当然是对的,具体做法上是否促进了创新呢?例如,过度依赖于形式表征(发表文章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而不是依赖于负责任的专家评审来评价研究者,而这对于热点追踪的程度应该是有贡献的”。
这样的思考,能否用数据来回答呢?吴金闪表示,目前还做不到,因为要牵涉到大规模社会实验的问题。但是,他相信,未来,基于数据和科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对这样的问题都会给出科学的回答。在这一点上,统计物理学、复杂性研究的概念、技术和经验,应该会发挥比目前还要大的作用。
目前,关于科研热点追踪的成果主要是基于物理学的数据完成的,吴金闪团队同时希望能在社会或者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基于数据的科学的分析研究成果,对此,他们充满期待。“这应该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可以预见,这个领域将会是很多交叉学科,尤其是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
链接:NATURE评述
Nature以“潮流领导物理学:热点话题推动研究”为题,对这一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
“物理学家们是趋势追寻者,最近的一个研究(T.Weietal.Sci.Rep.3,2207;72013)表明,他们通常会在热点领域———最近发表文章比较多的领域———做更多的工作。这是一个基于美国物理学会(APS)物理评论系列期刊在1976年到2009年期间的大约320000篇文章发表记录的实证研究,研究同时发现,多个作者的文章(这种情况在物理学的某些领域之中非常普遍),通常比较倾向于研究热点领域。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家吴金闪领导了这个研究团队,他说,看起来选择在热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这样的研究更可能获得关注、引用以及科研基金的支持。但是,同时他指出,从整个科学领域的角度来看,如果科学研究的领导者们不去探索新的方向,那么对整个科学界来说,就不是好的策略了。”